徵字康熙字典词条更新时间:2024-09-22;访问量:206

【繁体汉字】

【汉语拼音】zhǐ,zhēng

【汉字注音】ㄓˇ

【汉字部首】彳

【寅集下】【彳字部】

〔古文〕𢾷𢽠𡈼𢽡【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

【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

【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

【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

【周語】唯官是徵。

又【廣韻】證也,明也。

【書·洪範】念用庶徵。

【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

【註】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

【儀禮·士昏禮】納徵。

【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又問也。

【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斂也。

【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又求也。

【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

【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又姓。

【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

【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

【音義】今徵縣。

【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

【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

【玉篇】宮徵也。

【爾雅·釋樂】徵謂之迭。

【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

【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樂記】徵爲事。

【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

【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又與懲通。

【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

【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

【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现代汉语字典中字的基本解释

1. 徵 [zhǐ]2. 徵 [zhēng]

徵 [zhǐ]
  1.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

徵 [zhēng]
  1. “征”的繁体字。

  2. 召集。如:“徵兵”。《史記•卷一•五帝本紀》:“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

  3. 責問、詢問。如:“徵詢意見”。《左傳•僖公四年》:“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上•滇遊日記十》:“即徵其地名,據云:為鳳田總府莊。”

  4. 驗證、證明。《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5. 公開尋求、招請。如:“徵婚”、“徵文”、“誠徵女工”。

  6. 課取、收取。如:“徵稅”。《周禮•地官•閭師》:“以歲時徵野之貢賦。”《左傳•昭公二十年》:“布常無藝,徵斂無度。”

  7. 預兆、跡象。如:“吉徵”﹑“凶徵”。《史記•卷四•周本紀》:“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8. 姓。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