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刍荛热度:311

词语刍荛拆分为汉字:

刍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刍字字源来历,刍字演变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割草:~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议(同“刍言”)。草把:~灵(古代送葬用的茅草扎的人马)。……

荛字的拼音、笔画、偏旁部首、笔顺、繁体字,荛字字源来历,荛字演变

柴草,割柴草:行牧且~。采柴草的人:刍~(割草打柴的人,后多指在野之士)。~竖。“芜菁”的别称。……

 

查询词语:刍荛,试一试,用刍荛来写一句话,用刍荛造句。

汉语拼音:chú ráo

 

词语刍荛基本解释

1.割草打柴:~有禁。

2.指割草打柴的人:询于~。

3.谦辞,在向别人提供意见时把自己比作草野鄙陋的人:~之言(浅陋的话)。

 

词语刍荛详细解释

  1. 割草采薪。

    《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赵岐 注:“芻蕘者,取芻薪之贱人也。”《隋书·炀帝纪下》:“营垒所次,务在整肃,芻蕘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二年》:“使芻蕘之臣得尽所闻於前,羣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胡三省 注:“刈草曰芻,采薪曰蕘。”

  2. 割草采薪之人。

    《诗·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芻蕘。” 毛 传:“芻蕘,薪采者。”《淮南子·主术训》:“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芻蕘,犹不可弃也。”

  3. 指草野之人。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采狂夫之瞽言,纳芻蕘之谋虑。” 唐 郭湜 《高力士传》:“陛下不遗鄙贱,言访芻蕘,纵欲上陈,无裨圣造。”

  4. 浅陋的见解。多用作自谦之辞。

    唐 刘禹锡 《为杜相公让同平章事表》:“輒思事理,冀尽芻蕘。”《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葛洪 因辞谢道:‘芻蕘上献,不过备大人之一採。’”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东邻墓》:“郎若听妾芻蕘,準於闈后获一县令。” 郭沫若 《赞天地之化育》:“兹际协会成立一周年纪念,谨以一个未成器的医科学生的资格,献刍荛如上。”

 

词语刍荛双语例句

双语例句
  1. This paper is a discussion on Zha Pu's study of the dialect of Lu, such as its content, method and academic value.

    本文是对桂馥在《札朴》中的鲁方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学术价值略作刍荛之议。

词语刍荛百科解释:

刍荛

【词语】刍荛

【读音】chú ráo

【解释】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出处】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

【示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刘开《问说》 ①刍荛之见

【解释】:〖释义〗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示例】: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供将军斟酌可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②刍荛之言

【解释】: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示例】:巧匠何曾弃樗栎,~或有益。 ◎宋·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③询于刍荛

【解释】:询:问;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