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隐逸(256)

查询词语:隐逸

汉语拼音:yǐn yì

词语隐逸基本解释:

1.避世隐居。

2.指隐居的人:山林~。

近义词:隐居

 

词语隐逸在线造句,用隐逸造句

用隐逸造句
    1. 在这种大环境下,真正的大师只能选择隐逸遁世,似乎只有这样才不被污染。

    2. 其诗文中所焕发出的隐逸意识把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学推向了一个更为深邃的境界。

    3. 隐逸的生活似乎在传统意识中一直被认为是幸福的至高境界。

    4. 就题材而言,他是移民文学、乡愁文学、遗民文学、隐逸文学、乡土文学、民俗文学的首倡者。

    5. 至宋末元初,“晚唐体”这个诗学概念形成了一体三义。一体即特指晚唐至宋末一些具有隐逸情调的精雕苦吟之诗;

    6. 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历来为古代文人所喜爱。

    7. 隐逸者消极地退缩到了自己的世界里,最终连他的自我也昏昏欲睡,不省人事。

    8. 到了汉魏六朝,隐逸诗极大发展,形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创作高峰。

    9. 作为隐逸活动的主体,隐士是中国古代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

    10. 谁的少数学校已经出现在小有朋友从他的评论隐逸一边。

    11. 在某些或长或短的时期,隐逸也许会帮助人在精神层面上升。

    12. 因之,他们在绝望、悲戚中不得不选择痛苦的隐逸之途。

    13. 它和兰花一样,象征着隐逸的美。

    14. 真正的幸福并不隐逸,可以在街市而不是森林中去寻找。

    15. 总结了古代庄园“隐逸文化”、山水田园文化以及“天人合一”思想和风水文化。

    16. 这些自然意象或人文意象往往具有清淡雅洁或幽怨隐逸的特点,这些和司马光的人格魅力和个性追求密不可分。

    17. 其诗中最为突出的是他与山人往来,和处士交往的隐逸之乐和自由孤寂之趣。

    18. 孤山的秀丽景色与城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们对林逋隐逸的评判。

    19. 本文试从儒家思想和佛教禅宗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王维隐逸的心路历程。

    20. 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

    21. 我爱兰花,爱她那高雅绝俗,自甘清寒,隐逸的风度。她展绿艳于林泉之下,吐清香于空谷之中。

    22. 命运的恶作剧…把这位荒原上隐逸狂野的少年发落到这一职业里…

    23. 汉代隐逸文化对屈原、宋玉有所继承,又有出新。

    24. 先秦儒道隐逸观(特别是道家庄子隐逸思想)对阮籍、嵇康有着重要影响。

    25. 真正的幸福并不隐逸,可以在街市而不是丛林中去寻找。

    26. 文人通过咏史组诗的创作,流露出隐逸情结和对贤君能臣的期盼。

    27.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两汉现实状况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两汉隐逸思想的渊源。

    28. 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

    29. 但对古代高士和当代贤哲的向往和推重,一生落魄的坎坷的经历,让他对隐逸有一种难舍的情结,并形成一整套有关隐逸的理论。

    30. 在文学史上,孟浩然、王维虽然同被称为“隐逸诗人”,但实际上二人的隐逸思想多有差异。

    31. 而以这种隐逸现象或思想为内容的隐逸诗,滥觞于先秦时期的《诗经》。

    32. 真正的幸福并不隐逸,可以在街市而不汉译韩翻译器是丛林中去寻找。

    33. 初雪啊,如此得沉静,如此得隐逸

    34. 魏晋隐逸精神及其方式,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35. 隐逸药剂:使你在附近敌人中的仇恨降低疯狂力量药剂

    36. 隐逸生活的全部载体就是私家园林。

    37. 隐逸的生活似乎在传统意义中一直被认为是幸福的至高境界。

    38. 孤山的特殊环境为林逋取得辉煌的隐逸成就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39. 中国的隐逸文化源远流长。

    40. 当我意识到你在这儿的时候,我就特别有一种隐逸之感。

    41. 第三章:陆葇词中的隐逸意识。

    42. 一方面以避祸全身,另一方面幻想通过隐逸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43. 他们的隐逸不单单是为了避祸全身,而是对传统的勇敢反抗,这体现出他们内心深处浓烈、深沉的生命意识;

    44. 晚唐五代江浙隐逸文学生态研究

    45. 农业文明与隐逸文化之关系

    46. 初唐宫廷诗风与隐逸诗韵并生现象论析

    47. 略谈隐逸对创作的促进及题材的影响

    48. 中国书法的艺术境界提升与隐逸文化的贡献

    49. 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

    50. 有些官僚在归田之后,因借自然,构筑隐逸山居;

    51. 元代神仙道化剧隐逸思想探微

    52. 出世人格的纯粹化与唐末隐逸诗人的艺术取向

    53. 略论唐代隐逸诗歌的特色

    54. 唐代隐逸兴盛成因的社会学阐释

    55.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的旅游开发

    56. 浅释商周隐逸文化的两种模式

    57. 其散曲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隐逸情怀,清新淡雅;

    58. 儒、道隐逸思想之浅探

    59. 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看士人隐逸审美心态

    60. 谈陶渊明后期隐逸生活的另一面